从养猪农谚谈养猪之道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8日 阅读次数:1545 作者:管理员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零钱攒整钱,养猪过大年”,“一季施肥三季壮,一年施肥三年长”,“养了三年无利猪,富了人家勿得知”。这些时谚一方面反映中国几千年传统跛足农业只着眼于“农”,而不是着眼于“牧”,只知猪粪养田,而不知研究饲养之法。但从另一侧面来看,也说明养猪的利益不只在养猪本身,虽然饲养不赚钱,但其积肥功能却是公认的。如今的现代集约化养猪,其猪粪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一个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猪场,其猪粪的年收益应在8万元以上,如果利用猪粪开展农牧渔结合及开发沼气、发电等,将更可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这不能不是养猪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养猪不巧,窝干食饱”,简短八字,道出养猪似是简单,却实非易事。要做到栏舍干燥卫生,饮食定时、定量、定质,并非所有养猪人都做得好,特别是规模化养猪,猪群密度大,更需要耐心调教,精心饲养。诸如“把草把料,牲口欢跳,”“料少争食,料多则厌”,“饲料不稳定,旺食白费劲”,“宁缺一天料,不缺一口水”,“夜并昼不并,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等农谚也是讲饮食调教的重要性,而“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怕湿”,“不怕狂风一片,只怕贼风一线”,“六腊不长猪”,“冬暖,夏凉,春秋温”,则突出养猪环境的舒适化。如今养猪,环境的好坏越来越凸显出来,养猪的环境性问题、环境性疾病日渐增多。所以猪场管理要以猪为本,再苦也不要苦了猪,满足其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猪只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努力创造生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所谓“欲取之,必先予之”,给猪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的条件和设施,保持畜舍内外清洁卫生、干燥、采光、冬暖夏凉、无杂草、无积水、无粪便、无死尸、无老鼠和无蚊蝇,猪就会把精力用在生产上,并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养猪者要及时彻底改善猪场大小环境及各类设施,全力消除各种不利于生产的因素,用环境科学、设施科学来提高生产,预防疾病,相信善待猪群,改善猪的福利环境,就是改善猪的健康,就是创造经济效益。
“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公的好,母的好,后代错不了”,“异地选公,本地选母”,“三年一换种”,“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临产母猪管理好,仔猪成活母健康”,“问题在小猪,根源在母猪”,这些谚语则是对种猪引种,淘汰更新,配种,产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总结。种猪是养猪的基础与关键,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发情,配种,妊娠,产仔,断奶等环节都需要实行精细化的科学饲养管理,要确保良好的种猪群结构,及时淘汰和更新种猪,有效控制种猪繁殖障碍疾病,以确保每头母猪都能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商品猪。
“难养三十,易养一百”,“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初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出栏差十斤”,“小猪长骨,中猪长皮,大猪长肉,肥猪长油”,“大猪要囚,小猪要游”,则是针对猪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应管理的概括,仔猪和保育猪作为猪场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更好待遇,否则其脆弱的生命力,是难以经受任何风吹雨打。所谓对待猪就像对待你自己,爱护仔猪就像爱护你的小孩一样,爱护母猪就像爱护你怀孕的老婆,这一点不为过。对猪的照顾要体现在细上,要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护理,要针对猪的生理特点,尽可能为猪提供舒适的生存、生活条件,包括合理的饲喂、舒适的环境、周密的日常管理等。
如今又有许多现代的养猪时谚,如养猪“四心”,精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养猪“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养猪“四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养猪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夏天细菌多,冬天病毒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只发病,整窝用药”,“群防群治,群体保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早隔离”等都无一不体现出对养猪更科学、更细致、更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在当今养猪日趋艰难的时刻,那种盲目养猪,粗放养猪的观念与模式已不适应,养猪人回过头来,不断总结科学养猪之道,将是现代猪场决胜未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