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技术分享 首页 > 企业动态 > 技术分享

保育猪的健康防控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8日 阅读次数:934 作者:管理员
保育猪的健康防控


保育猪的重要性

保育猪是贯穿繁殖场与生长场的衔接枢纽,极具转变的形态既决定着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指标;也决定着猪群后期的上市率,是猪场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也是整个猪周期中发病比例占比最高的阶段。


保育猪面临的危机?

保育猪需要从产房转到保育舍,这中间会出现一些外界因素干扰猪群健康状态,从而会引起猪群出现健康危机,主要有:

1. 断奶应激的危机

大多数养殖场多采用一次性断奶,将母猪从分娩舍转移到育种舍或妊娠舍,将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方式骤变,对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 消化机能应激的危机

仔猪由原来的液态母乳和少量开口料转变为全固态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功能尚未完善,因此它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以及其中的某些特殊过敏因素,是对仔猪的严峻考验。

3. 环境变化应激的危机

养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的环境通常不同。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饲喂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等条件。仔猪失去了分娩舍的原始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的环境,并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调整大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弱差猪)的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 管理变化应激的危机

分娩哺乳的管理与保育的管理不同,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控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分组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工管理条件上的变化对保育猪影响不容忽视。

5. 流行病造成的危机

由于上述应激中一种或多种,诱发机体潜在病原,导致猪群健康问题。

 



 
保育阶段重点工作有哪些?

 

时期

关键点

目的

接猪前

圈舍清消、猪群背景、物资准备

降低圈舍病原微生物及预防措施

保育前期

饲喂管理、环境管理、分群管理

降低腹泻及应激

保育中期

环境管理、分群管理、饲喂管理、药物保健

预防蓝耳及其他病原

保育后期

环境管理、分群管理、饲喂管理、药物保健、转群管理

预防蓝耳及其他病原

 


保育猪防控方案:

1. 猪群背景调查:要对即将进群的猪进行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应抗原抗体的检测,保证猪群能够第一时间把控健康信息,合理设计预防保健程序。

2. 圈舍消毒:进猪前的猪舍一定是经过清消后,静置一周左右。对于猪舍的消毒,着重部位是圈舍面积,漏粪板,饮水器,饲喂器等,常见的消毒剂如鑫卫龙既可以圈舍消毒,也可以用于水线消毒。

3. 转猪前要求产房做好教槽、补料、和断奶工作:断奶时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赶走母猪,仔猪留在原地继续喂养几天且在断奶前3天仔猪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和预防腹泻的药品(20%优乐欣800g+比龙副清1000g+维立康1000g)直到专栏后7天。

4. 准备工作:进猪前单元环境温度适宜,饲喂系统与饮水系统提前准备充足食物,保证猪群进入圈舍第一时间能够吃上喝上,水中添加防应激的电解多维等;大小猪进行分类放置,保证猪群大小差异能够在合理的群体中生存,及时巡栏,对于异常猪群提前进行预防与治疗,并且严格控制小环境。

5. 饲喂管理:分为进猪前中后三部分,其中前部分最为关键,在这个时期要格外关注猪群,这个时期的猪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较大,因为其生长发育及抵抗力都相对较弱,其中小肠绒毛会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应,适应好的话,猪健康成长,适应差,猪成为异常猪的概率较大,从而出现一系列猪健康问题。

6. 环境温度:在刚转进时温度视产房而定,高于产房时的温度2-3度稳定4-7天后开始下调,每星期下调2度,直至关闭保暖设备,在保温期间,一定要多观察,如果猪群挤堆说明温度不够,需加温,如果猪群睡在漏粪板上面说明温度过高,需要调节环境温度。

7. 分群管理:对猪群进行123类群划分,及123类猪群进行位置区域划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面保证猪群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弱差猪的护理工作。

8. 保育猪保健

疫苗:疫苗根据自己猪场疫情而定,不是千篇一律的,建议注射蓝耳,圆环,口蹄疫,链球,伪狂等疫苗;

药物:转猪时饲料添加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药(20%优乐欣800g+比龙副清1000g+维立康1000g+比龙瘟清500g/吨饲料,连用7-10天。)药物保健也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变更。

杀虫:饲料中添加虫灭,外用双甲脒。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