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首页 > 企业动态 > 行业资讯

解读我国近年来生猪行业政策及环境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5日 阅读次数:1159
  “受国家实施猪肉收储政策,肥猪价格从5月起一路涨涨跌跌,到10月便一路下跌,仔猪价格受肥猪影响,也转向下跌。”广汉市畜牧食品局专家黄康其告诉记者,10月份,广汉市场上生猪平均价格14.75/公斤,较9月降3%,仔猪价格平均16.5元/公斤,较9月降14.3%。下面是对近年来我国生猪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详情。
 
  近年来,为解决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肉贵伤民”与“猪贱伤农”现象交替出现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流通的财政支持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政策扶持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为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给,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综合应对措施,并相继出台了号称“十全大补”的约10项财政补贴政策,基本覆盖了生猪生产、繁育、防疫、宰杀、流通等各个环节。以湖南省为例,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生猪补贴该省各类生猪补贴13.78亿元,平均每头出栏生猪补贴17.18元,其中: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5.86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资金2.74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0.71元、能繁母猪及育肥猪保险补贴2.43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49元、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1.08元、规模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0.71元、强制扑杀及基层动物防疫补助经费0.36元、生猪信息监测预警经费0.03元。补贴政策之外,国家还通过安排储备对市场进行调控,平均每储备1公斤冻猪肉,每年需承担利息费用及亏损约2.7元。
 
  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首先,保证了生猪生产能力稳定增长。一系列政府补贴政策的出台,稳定了企业及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预期,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能力稳步增长,以湖南省为例,2012年全省出栏生猪8018万头,比2007年增长14.36%,每年还向外调出生猪超过2000万头,成为广东、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猪肉消费地区的重要供应源。其次,推动了生猪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生猪扶持政策引导和养殖效益刺激下,生猪产业结构向规模化方向加速发展,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到2012年底,湖南省养猪户已由2007年的876万户减少到282万户,平均每年减少99万户,养猪户占总农户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63.9%下降到19.98%。与此同时,规模养猪快速发展,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26万户,年出栏生猪5297万头,占全省出栏总量的68.5%,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场达2.5万户,标准化规模场年出栏生猪3200万头,占全省总出栏的37.5%。规模场数和规模场出栏猪数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74.95%和77.82%。再其次,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近几年来,湖南省生猪养殖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正在向大规模养殖集团企业集中,双汇、雨润等一批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业务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快速涌现,促进完善了生猪产业链条,并成为稳定生猪市场的有效力量。
 
  据生猪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统计,湖南省养殖行业中,作为顶端产品的种畜禽生产有1/3控制在龙头企业手中,新建5000头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基地,超过一半为龙头企业建设或合作建设,预计未来3-5年,该省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出栏量将达到1500万头以上,接近全省总量的1/5,生猪生产经营逐步走向长远性、稳固性发展。最后,生产周期性波动趋于平稳。由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补贴政策的实施,湖南省生猪周期性波动幅度减小,生产活动较为理性,并未随着价格的大起大落而出现生产的剧烈调整,尤其是能繁母猪数量影响不大,波动幅度并未密切跟随生猪价格。上半年深度亏损2个月,但母猪存栏总体仅减少2.73%,下半年恢复增加0.62%。同时,生猪产销逐步趋向供求相对均衡的状态,生猪价格大多时间处于合理区间震荡,养殖户全年能够实现微利经营。这些都表明,生猪行业在历经波动洗炼、盘整调节后,养殖结构趋于稳固,养殖活动逐步走向理性。
 
  现行政策体系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过度干预,影响市场机制作用。全方位的财政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产者的心理预期,“不看市场看市长”,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趋于弱化。即便在价格下跌时,养殖户仍然维持甚至增加母猪存栏,虽然有利于保证后续市场供应,但也导致后期仔猪补栏和生猪供给过度增加,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进而价格进一步大幅下滑,生产者大面积亏损。2011年8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市场的“自我恢复期”较以往明显延长。其次,分头管理,难以形成政策合力。各类生猪补贴资金名目过多,管理多头,用途重叠,以致力量分散、效果抵消。从监督管理来看,各类生猪补贴项目分属畜牧、发改、商务、环保及农业等部门分头管理,扯皮多,协调难,无法形成政策合力。从使用方向来看,各类补贴资金在支出边界上存在交叉或重叠。如养殖和屠宰环节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方向大体相同,但分属商务、农业部门管理。从使用效能来看,由于资金分散且制度僵化,导致政策效果被弱化。如生猪保险补贴政策,保额低、险种少,难以调动养殖户投保积极性;又如能繁母猪补贴,实践中难以甄别操作,只能“撒胡椒面”;再如猪肉储备,监管难度大,储存成本高,且由于储存期短,出库周期与市场调控周期往往不一致,时常出现价格下跌时国家抛储的情况,导致调控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政策不稳,影响农民生产预期。补贴政策带有应急性和随意性,“短期政策长期化”与“长期政策短期化”并存,没有建立规范、稳定的政策体系,导致养殖户预期不稳。如能繁母猪补贴,2007—2008年连续实施,2009—2010年暂停,2011—2012年继续安排。又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007—2008年实施,2009年取消。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支持畜牧良种补贴
 
  据财政部消息,为支持提高畜牧良种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有关“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的要求,2014年,中央财政通过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安排12亿元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鼓励养殖者购买牲畜良种冻精和种公畜进行牲畜品种改良。
 
  财政部介绍,全部资金已于近日拨付完毕,其中安排生猪良种补贴6.61亿元、奶牛良种补贴2.6亿元、肉牛良种补贴0.45亿元、羊良种补贴1.98亿元、牦牛良种补贴0.36亿元。
 
  据悉,自2006年中央财政开始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4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77.5亿元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场户特别是散养农户选购使用良种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良种的普及推广,有效提升了畜牧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