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业为何会转型为知识服务型?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阅读次数:988
在参加“亚欧猪病高峰论坛”期间,小编有幸与英国伊科拜克的顾问Laurent Jacod博士就他对中外养猪业的了解以及猪病防控方面的见解等做了一个简单的对话。对话过程中,小编却有了另一个收获,欧美养猪业早已发展成为知识型、服务型产业,像Laurent博士这样的专业人士,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严谨的兽医博士,Laurent博士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情况,他的服务范围主要在北美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所以他说不敢对此妄加评论,更多是谈谈他了解的国家的情况,提供一些参考。在交谈中,Laurent博士提到他在英国伊科拜克工作的时间里,每个月都会到猪场实地指导,提供技术服务。这一点目前在国内并不是十分普及的做法,许多兽药公司还是处于把产品卖给客户,建立的是一种买卖关系,并且会发现好像行不通了。其实不止兽药公司,饲料、养殖企业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单纯的买与卖,建立起技术壁垒,那这种关系是无法长久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企业,包括大型企业都在寻求转型,但其中有一家却不用,就是温氏,因为知识、人才一早就根植于温氏的文化里。
那么,知识服务型产业是什么?为什么养猪业需要向知识服务型产业转变?为什么知识与服务对企业越来越重要?
首先,服务业的概念最早源于西方“第三产业”这个概念,现代服务业指那些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而在传统意义中,养猪业被归属于“第一产业”,因为彼时并不需要大量的知识及服务的支持,而依靠的是大量的劳动力,一直到现在,许多养殖企业依然维持这种状态,兽药、饲料企业稍微好一点,但也并未完全跳出来。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却通过服务、技术,为客户带来高附加值的体验。
其次,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养猪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的依赖已经大大超过以往。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大部分企业在做服务,比如大北农、新希望等都在做服务。因为在这个阶段做服务是最佳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说做服务是最佳的呢?如果一个产业服务不成熟的话,这个行业的基础的商业设施是不具备的,不具备的话当要与高纬度的模式进行融合时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互联网+,目前在其它行业风生水起的电商,来到我们行业后却并未产生预期效果。
再者,通过知识、技术、人才、服务来驱动的企业往往更加具有活力,而通过实现服务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实现复制式扩展,从作坊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规模生产,比如麦当劳,不管哪一家分店,执行的都是一样的标准,因此出品稳定。伊科拜克总经理余伟权先生在会议中也提到,要把农场管理转变为现代企业管理。对于养猪业这种劳动力相对密集但技术人才短缺的产业,通过培养更多知识型、服务型人才,或许能为安置供给侧改革释放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