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涨价惊动海外,专家指仅靠进口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2日 阅读次数:1046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CPI连续3个月保持2.3%的涨幅。此数据一发布,立刻引来不少专家及市场人士的分析及解读。其实,关注CPI的不仅仅是国内,不少外国媒体也纷纷发声,只不过它们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国猪肉价格上。中国市场猪肉涨价,为何惊动国际市场?
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称,在猪肉供给和需求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中国从国外进口猪肉,并同时进口饲料以扩大本国猪肉产业,这使得中国的猪肉需求与国际市场连接在了一起。
当前,中国猪肉的进口量正处于增长阶段。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猪肉进口量达28.6万吨,同比增长90.3%;而2015年全年,猪肉进口量为77.8万吨,同比增长37.8%.
“猪肉进口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我国的猪肉需求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现阶段供给则有所不足,从国际市场进口猪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相比中国对于进口的需求,国际市场向中国出口猪肉的需求则显得更为强烈。业内人士指出,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生猪供应处于偏宽松的状态,猪肉价格水平不高,无论欧洲国家还是美国或加拿大,他们都希望通过打开中国市场来消耗自家的过剩猪肉产量并提高国内生猪养殖的利润。此前,美国、加拿大猪肉存在瘦肉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积极配合中国瘦肉精的检疫条款,才得以获得向中国出口的许可。
日前,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猪肉进口的增长将有利于美国、德国和巴西等主要出口国的农户。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地,对中国猪肉出口量的增加对欧洲国家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赵萍指出,中国猪肉价格的变动与国际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中国猪肉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猪肉的数量就会有所增长。而这不仅可以让出口国的企业盈利,更将使得其生猪的养殖、加工整个产业链受益,这些国家的就业、经济也都会分享到这一好处。
“身价”涨幅在可控范围
猪肉进口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猪肉价格上涨,但仅靠进口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专家指出,中国的猪肉消费更多的还是依靠国内的猪肉生产,这在数据上可以得到证实:一季度,我国猪肉产量为1466万吨,而同期的进口量仅为国内产量的2%左右。因此,中国猪肉价格的上涨问题还得通过增加国内供给来解决。
事实上,我国已经开始在这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7批向市场出库投放了12.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另外,北京、浙江、陕西等12个省份也陆续投放了地方储备猪肉近3万吨。
与此同时,我国生猪市场的供给状况正在好转。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指出,从目前整个生产情况来看,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比较高,也就是说从三季度开始,生猪出栏有望恢复性增长,四季度开始,受生猪出栏恢复性上涨影响,生猪价格有望出现一个小幅下降。
“随着市场供应的增加以及猪肉消费淡季的到来,国内猪肉市场将会趋于供求平衡,猪价上涨幅度将处于可控范围,年内猪价或见高走低。”赵萍说,未来,为了提高我国猪肉市场供给的稳定性,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我国生猪养殖的组织化程度,并提供更加高效的猪肉价格信息平台。
整体物价“步调”趋平稳
随着猪肉价格趋于稳定并有所回落,我国对于国际市场猪肉的需求也将会进入平稳区间。“猪肉价格上涨对我国CPI有很大影响,而随着猪肉价格达到高位后走向回落,CPI继续上涨的动力将会小很多。此外,对CPI影响较大的蔬菜价格已经开始下降,同时非食品价格中的工业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动力也不足。”赵萍说,总体上看,物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未来走势也将会保持平稳,完成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问题不大。
这也将进一步打消外界对于中国经济滞胀的担忧。相关人士指出,说中国滞胀本身就是杞人忧天,因为仅通胀这一条就不符合。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并不大:一方面,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并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因此输入型通胀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仍面临着下行压力,市场需求相对较弱,所以需求拉动型通胀也不太可能在当前的中国发生;此外,我们一季度GDP同比6.7%的增速及一季度末4.04%的失业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优异的表现,这些都说明中国并不存在滞胀的基础。